封闭式基金为什么会出现折价
    

  Q:封闭式基金为什么会出现折价?

  A:有19只传统封闭式基金会在2013年、2014年陆续到期,既能在规定时间内参与一级市场的申赎,又能参与二级市场的买卖,这使封闭式基金可能出现折价现象。

  与开放式基金不同,封闭式基金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有一定的封闭期限,在这个期限内,虽然不能申购赎回,但是由于封闭式基金可以像普通上市公司的股票一样在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交易,你便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封闭式基金。

  这种特性使得封闭式基金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单位净值,由基金经理管理;另一个是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是随时变化的,该价格在交易时有可能和净值不同。当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低于实际净值时,这种情况称为“折价”。

  如果这种价差是偶发的、幅度不大的话,也无大碍,但封闭式基金的价格确实长期偏离其价值。截至11月19日,市场上25只传统封闭式基金平均折价率为12.20%。2004年时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折价率甚至曾在24%以上运行。如果说目前封闭式基金折价率高可以归结于基金表现不佳的话,那么在2004年基金净值比2003年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折价率也是逐步走高的,这说明基金的价值被低估了。

  Q:折价率是“安全垫”吗?

  A:传统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率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封闭式基金被认为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

  理论上来讲,交易价格低于基金净值时,折价率越高的封闭式基金,潜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依据交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到封闭式基金到期清算时,交易价格会回归到基金净值。有一些基金公司并不愿意就此让一个基金结束,于是把封闭式基金转型为开放式基金,让基金可以继续存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封转开”。“封转开”后,二级市场会消失,基金的折价也就消失了。

  目前传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折价率为12.20%,这等于说投资者花0.88元就能买到净值为1元钱的基金,假如这1元钱的价值能在“封转开”时得到兑现,则相当于投资收益率为13.6%。

  因此,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会逐渐缩窄,最终二级市场价格会回归基金净值。因此,如果不考虑净值变化,在二级市场折价购入封闭式基金,可以说锁定了与折价率相当的预期收益。

  所以在封闭式基金即将转为开放式基金前,提前买入封闭式基金,如果该基金具有一定的折价率,转为开放式基金后,可以按照净值赎回,进行套利。

  到期时间越临近,风险越小。此外,选择具有较高折价率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越高风险越小。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封基肯定不会很多,一旦满足这两个条件,投资价值就是很显着的。

  尽管有这层“安全垫”为投资提供了相对安全的保障,但如果市场持续走低,净值跌破你在二级市场折价买入的价格,依旧会导致投资亏损。

  Q:如何抓住“封转开”行情?

  A:在证券投资上,如果有套利机会,很多人都会尽力争取。不过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研究总监王群航[微博]认为,传统封闭式基金的“安全垫”有点薄。若市场行情上涨,其他类型的基金可能会有更好的投资机会;若基础市场行情下跌,这些原本就很微薄的折价空间可能并不足以抵御风险。

  王群航建议,既然传统封闭式基金在“封转开”

  之前大多有业绩显着转好的表现,那么在“封转开”

  之前我们可以重点针对于绩效表现良好的封闭式基金做一个波段性投资。期限以中、短期为主,截止时点是各只传统封闭式基金的到期日之前。2013年即将到期的5只传统封闭式基金中,除了基金金泰仓位中已经没有股票外,其他4只封基还有股票,每天都会有市价波动,还是有一定的投资机会的。2014板块全部还在做股票,波动可能会更高。截至11月16日,2016年到期的老封基的平均折价率为18.83%,2017年到期的折价率为20.59%,从长期来看这也是一个投资机会。

  对于进入到“封转开”实际操作阶段的传统封闭式基金,王群航建议投资者暂时采取回避的策略。

  即将在2013年3月份“封转开”的基金金泰,已经确定“偏债型基金”的转型方案。所以从2012年4季度开始到2013年3月份,基金金泰为空仓状态,投资者的资金将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

  传统封闭式基金在转为开放式基金后,虽然在产品设计上一般会保持较多的历史印记,但是基金管理人还是会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做出一些修改,使其更加契合当前和未来的基础市场行情。不过,此时它就只是一只普通的开放式基金了,我们那些针对开放式基金的一般性投资策略此时便可以开始发挥作用了。

  Tips

  折价率=(单位净值-单位市价)÷ 单位净值。折价率大于0 时为折价,折价率小于0 时为溢价。假如某封闭式基金市价0.8 元,单位净值是1.20 元,它的折价率是:(1.20 - 0.8)÷1.20 = 33.33%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用户反馈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