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买股”刷屏!一则传闻是如何撩动这个市场的?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9-01-10 09:23: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来自外资投行野村证券研究报告中一段关于“中国央行入市购买股票ETF”的猜想成为周三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F的行为与中国国情不符。

(原标题:“央行买股”刷屏!一则传闻是如何撩动这个市场的?)

来自外资投行野村证券研究报告中一段关于“中国央行入市购买股票ETF”的猜想成为周三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而沪指盘中接近2%的涨幅,则很好地诠释了市场对这个猜想的期待。

野村证券的大胆猜想甚至很快收到了一些国内机构的附和。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迅速出具报告,认为从日本央行进行股票资产购买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央行未来购买股票ETF具备一定可行性。

然而,午后多家研究机构及前央行官员纷纷发声,指出“央行购买股票ETF”这种操作目前既无必要,也无益处,更没有法律基础。

至此,这则由外资行一手带起的“猜想式利好”迅速走完了它短暂的生命周期。

A股大盘也随之大幅收窄涨幅。但市场对这则刺激但离谱的利好所做出的反应却令人深思。

投资者是否有必要时刻期待“行政之手”干预市场?对于来自外资行的大胆假设,国内券商研究机构是否应该以更加专业负责的态度小心求证,而不是“闻机起舞”?

野村大胆猜想中信随声附和

事情的起源来自于野村证券的一则报告。

1月7日,野村证券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策略报告,旗帜鲜明地看多A股市场,野村证券认为,中国股市的价值对中国极为重要,“中国可能会考虑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今年股市的新杠杆”。

在野村证券看来,中央银行投资本地市场的股票,国际上早有先例:日本,瑞士和南非都利用其中央银行成为本地和国际股票的买家,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

简言之,野村总结道:强劲的股市表现在刺激国内消费方面,将比新建铁路有效得多。

日资背景的野村证券能够提出这一猜想并不稀奇,毕竟日本央行是主要经济体中极少数直接介入股票市场的央行。

日本央行于2010年开始小规模购买日本股票,并在2014年和2016年增加了购买计划。日本央行主要通过ETF投资日本国内股票,并每年购买超过500亿美元的资产。目前,日本央行在日本ETF市场占比接近75%。

野村证券的报告很快引起了一些国内券商的附和,并迅速扩大了影响力。

今晨,中信证券策略研究团队的一篇题为“央行购买ETF的可行性如何”的研报,再次激起千层浪。

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认为,从日本央行进行股票资产购买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央行未来购买股票ETF具备一定可行性。根据中信证券的报告推断,如果央行入市,那么大概率也是通过购买ETF的方式,那么最受益的自然是大型指数的成分权重股。

巧的是,9日市场大涨,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前三大成分股:中国平安、贵州茅台和招商银行,盘中一度是市场领涨主力。

此外,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此前也发声称,基于稳定市场等多种因素的考量,中央银行持有本国股市资产,并不出格。

A股市场最不缺乏的便是想象力,“嗅觉敏锐”的市场资金突然发现,机构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央行买A股的可能性上,那么“央行买A股”似乎就有了些隐隐绰绰但又耐人寻味的说服力。

央行直接购买的理由不成立

然而,就在闻风的小散们还在揣摩消息的可信程度时,另一位中信证券分析师就出面反驳其同事的观点,表示:“实名反对中国央行效仿日本购买股票ETF。”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F的行为与中国国情不符。

他认为,首先现在A股不具备央行入市的基本面和实现条件;其次法律上,人民银行法也不支持这样的操作;最后理论上来看,“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这么做,但结果是弊大于利,而且实际上从日本的经验看,央行买股票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并不明显。当前日本的金融机构也希望日本央行能够退出本国股票市场。”

中信证券研究所内部的隔空辩论还未有结果,更加权威的声音就出现了。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以及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联名撰文:“我们认为,央行直接购买股票或者ETF的理由不成立。”

理由包括:

1。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央行没有必要进入股票市场。

2。央行购买股票容易加大股价波动性,很可能扰乱市场定价功能。

3。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储备工具较多,目前仍应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4。央行进入股票市场,将出现监管难题,并且容易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5。健康的股票市场决定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制度改革。

至此,这番半官方发言定调后,反对央行进入市场成为主流观点,多方发言认为央行买入A股可能性很小。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表示,如果如野村证券所建议的“我国央行去直接购买A股ETF资产”,那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将受A股的波动而波动了,会导致A股风险直接传染到央行及金融机构,这显然不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野村证券所给出的提议完全不切实际,实施可行性基本为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