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南瑞: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 开启产业发展新起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雪青 2019-04-30 10:12: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号角已经吹响,国电南瑞作为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排头兵,或将开启一个新纪元。

国电南瑞董事长冷俊近日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电南瑞在智能电网二次领域具有长期的技术积累,2017年重组后完善了信息通信领域全产业链,具有相关终端、网络、平台、安全、应用等环节完整的产业体系,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主力军。

国电南瑞将如何迎接它的电网新时代?

走进位于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的国电南瑞,记者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设备生产企业,更像一家IT公司。公司的电力设备生产线已实现了高度智能化,装配、焊接等大部分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计算机控制相关操作。“实际上,公司是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卓越的IT企业。”公司董秘方飞龙告诉记者。

从2003年上市至今近16年,按分红再投资法计算,国电南瑞股价涨幅超过28倍,最新市值逾900亿元。“上市这么多年,公司的经营发展水平到哪儿,市场对我们的估值就到哪儿。”方飞龙说,“在国家电网建设‘三型两网’和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历史机遇面前,未来的国电南瑞大有可为。”

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

泛在电力物联网引发关注后,前来调研国电南瑞的机构络绎不绝。“证券部平均每周要接待三四拨的调研人员,还不包括各种境内境外的电话会议。”方飞龙说。记者看到,公司大楼内,有关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展板正在有序布置。

今年3月8日,国家电网召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实现涉电业务线上率达70%;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全面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同时,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率先投资和重点推进的6个方面建设内容,包括对内业务、对外业务、数据共享、基础支撑、技术攻关、安全防护。

何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认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核心是开源节流。节流,就是进行对内业务的大幅调整,提升效率。开源,就是拓展对外业务,将服务延伸到客户内部,延伸到以前电网没涉及的方面,找到新的产业增长点。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蓝图已绘就,有哪些技术要点需要突破?冷俊认为,目前存在三个方面的技术挑战:一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对现有的信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MT企业采用的物联技术并不能完全适应国网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要求;二是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才能满足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需要;三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突破了原有的安全防护框架,安全防护技术的突破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基础保障。

有难点就有商机。以电力设备公司如何与TMT深度融合为例,据了解,为满足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需要,国电南瑞将在感知、网络、平台、应用等多个层次与TMT深度融合。以用电信息采集为例,国网公司已接入智能电表等终端5.3亿余台(套),采集数据日增量达10TB,相关技术与产品深度融合了TMT技术。国电南瑞将充分发挥智能电网技术积淀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技术优势,形成一套技术先进、产品完备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

试点项目有望半年内确定

具体来说,在支撑国家电网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过程中,国电南瑞能做些什么,又将有哪些新的发展机会?

冷俊表示,国电南瑞具有全面支撑国家电网公司泛在电力物联网领域6个方面、11个重点方向、57个重点项目的能力,将积极推进国家电网公司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落地实施。据了解,目前各方正在上报具体的试点示范施工项目,国家电网有望在半年内确定示范项目。

据介绍,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国电南瑞将重点围绕提高电网效能、强化精益管理、培育新兴业务、拓展增值服务推动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公司将通过信息安全技术,支撑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全场景安全防护体系;通过智能感知终端,提高设备全息感知能力及泛在连接能力;通过新一代电网调控系统,支撑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提升;通过新一代交易系统,支撑现货交易、辅助服务交易、分布发电交易等;通过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车联网、光伏云网、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兴产业拓展;通过融媒体、移动办公、现代供应链等应用系统,支撑企业多维精益管理;以及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构建电力物联大脑,支撑发电侧、电网侧、客户侧和政府全方位智能化转型。

从技术应用来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都将为国电南瑞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国电南瑞产业创新发展的起点。”冷俊说,“相关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将在电力能源、工业控制、公共事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推广,为国电南瑞产业发展带来持续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国电南瑞的自动化调度系统D5000也即将推出升级换代的新产品。目前,D5000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多个行业的各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有效支撑了我国特高压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省级及以上高端市场,南瑞完整实施了包括国网总调、南网总调、华北、华东、西北、西南等所有网省调的重大项目,在高端市场及国内地调市场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方飞龙透露:“新一代自动化调度系统将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预计很快就会推出,今年完成核心功能开发,明年开始试点建设,随后将逐步推广。新一代调度系统从国家级到省级和地方的更换周期,预计需要8至10年之久,这将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一大看点。”

受益国网十大混改

国家电网2019年十大混改计划中提出,要在特高压直流工程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推进增量配电改革试点落地见效、加大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开放合作力度、开展信息通信产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从改革领域上看,与国电南瑞的业务有所重合,国网加大混改将对国电南瑞有何影响?

冷俊回应称:“国家电网公司十大混改举措力度大、范围广,对丰富特高压项目资金渠道、推进增量配网项目加速落地、促进综合能源融合发展、加快信息通信产业建设等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将给国电南瑞配网、综合能源服务、特高压等业务带来发展机遇。”

具体来说,国电南瑞将以先进的能源管理理念和多元化的能源管理项目积极参与推动能源变革,主动融入国家电网公司和各省电力公司综合能源服务相关改革。其中,国网的信通产业混改主要针对国网信产集团。下一步,国电南瑞将对标学习国网信产集团改革经验,充分发挥电力自动化和信息化紧密融合优势,以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为着力点,研究探索在下属单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

创新与激励正循环

从科研院所到整体上市,国电南瑞的持续壮大,完美诠释了知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成为国企改革激发企业活力的典范。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国电南瑞在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继电保护、电网调度技术等诸多领域位居国际领先地位,更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国电南瑞,科技创新与长效激励是个正循环。2018年,公司率先推出了国家电网内部首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按照国资委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可用不超过总股本10%的股权进行员工激励,而本次授予股份还不到总股本的1%(占当时总股本的0.87%),为未来留出了充分的持续激励空间。

冷俊表示,下一步,国电南瑞还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施研发利润分成激励,按研发新产品增量净利润提成奖励的方式,对核心科研、技术人员和科研管理骨干实行重点激励;发挥福利保障激励作用,实施差异化企业年金激励缴费机制,探索补充医疗保险优享保障计划,将医疗、养老保障政策资源向优秀人才、核心骨干倾斜。

对标世界一流 发力国际化

国家电网已被国资委选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作为国家电网的一员,国电南瑞也在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的过程中寻找前进方向。

在冷俊来看,目前,国电南瑞与GE、西门子、ABB、施耐德等国际巨头相比,在电网调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新能源消纳等专业领域已经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在柔性直流输电、电网安全稳定控制、量子通讯等部分专业甚至实现了领先和赶超。“但整体来看,国电南瑞在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发展等方面,与国际巨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中,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国电南瑞的国际业务还处于开拓阶段,海外并购力度较弱,海外研发机构建设能力、海外业务收入比重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冷俊告诉记者,未来公司将紧抓发展新机遇,加强重点目标市场布局和开发,加快培育海外新效益增长点;在业务布局上深化本地化经营模式;同时强化市场研发协同,持续提升产品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担任国际组织重要职务,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未来已来。国电南瑞的新纪元已开始倒计时。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电南瑞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