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2016年预期: 期交保费首超趸交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3月24日,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LFC)2015年度经营业绩发布会如期而至。

截至报告期末,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46.99亿元,同比增长7.7%;总资产24483.15亿元,同比增长9%;内含价值5602.77亿元,同比增长23.2%;已赚保费收入3623.01亿元,同比增长9.8%,市场份额约为23%。

中国人寿董事长杨明生表示,2015年中国人寿“业务结构调整效果明显”。截至2015年,其长险首期保费同比增长20.1%,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32.9%;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25.4%;续期保费同比增长1.9%。

对此,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透露,2016年,中国人寿期交保费将首次超过趸交保费,总保费和续期保费都将出现两位数增长。同时,“中国人寿此前提出的加大大中城市发展战略,使公司在一部分大中城市市场份额重新回到第一的位置,加之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受中短存续期产品新规影响,市场份额将出现变动,预计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将有所提升。”

预算压缩50亿银保趸交

尽管中国人寿反复强调“调整自身业务结构,压缩银保趸交规模”,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截至2015年末,其银保渠道销售代理网点5.6万个,销售人员共计13.1万人,同比增长84.5%。

林岱仁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一提问时表示,“银保队伍增长快,主要是负责期交业务的银保规划师队伍,而不是以往负责趸交业务的客户经理队伍。”

中国人寿副总裁徐海峰亦表示,“截至2015年末,公司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6.2%,长险首年保费同比增长12%,首年期交同比增长14.6%,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35.9%。”

徐海峰透露,“2016年,中国人寿预算较上年压缩50亿元趸交业务,大力发展中长期期交业务,尤其是发展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业务。在经济下行的市场环境中,正是保障性产品转型的机遇期,公司将通过银保渠道积极销售保障型产品,充分挖掘存量客户资源。”

与此同时,截至2015年末,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10%,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39.2%,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24.5%,续期保费同比增长3.9%;保险营销员共计97.9万人,同比增长31.7%。

中国人寿副总裁许恒平表示,“2015年,中国人寿满期兑付991亿元,预计2016年略有增长,可能在20%-30%左右,但公司现金流充足,前期已经进行了相应测算和安排。”

此外,徐海峰称,近期,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新规对中国人寿影响较小,因为按照存续期在1年以上(含1年)且不满3年(不含3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销售规模在2016年应该控制在总体限额的90%以内来计算,公司的总体限额应有2000-3000亿元,而按照年度保费收入应该控制在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2倍以内来计算,则公司的年度保费收入应有5000-6000亿元,但实际上目前仅有600多亿元的销售规模。

收购广发作价1倍市净率

截至2015年末,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达22878.00亿元,同比增长8.9%;主要品种中债券配置比例为43.55%,定期存款配置比例为24.59%,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为9.34%,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信托投资计划等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为5.26%。其净投资收益率为4.3%,总投资收益率为6.24%。

不过,中国人寿季度性净利润波动性明显。中国人寿副总裁杨征回应称,“短期结果不能完全表现一个寿险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发展模式,公司季度性利润波动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和准备金折现率影响,是一种客观结果,但公司一贯秉持长期适当收益、风险当量适当管控的原则,着眼于长期资产配置。”

为应对利率下行、债券市场震荡上扬、信用利差收窄的固定收益投资环境,中国人寿加大了交易类债券、其他金融产品投资力度;把握股票市场波动加剧、分化明显的市场特点,发挥市场化机构经验,加大操作主动性;前瞻考虑汇率变动等因素,积极推进全球配置,投资成熟市场优质资产。杨征在业绩会上介绍。

此外,对于近期中国人寿收购广发银行一事,杨征表示,“收购作价相当于1倍市净率,与A股银行股平均水平相当,虽然较H股银行平均水平有约20%至30%的溢价,但银行股估值已下降至合理区间,因此作价合理,而且内地地区性银行大多已经上市,广发银行业务集中于东南沿海,风险偏小。”(编辑:赵萍;邮箱zhaoping@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人寿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