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蓝天21亿剥离房地产业务:专注“环保+新能源”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东旭蓝天21亿剥离房地产业务:专注“环保+新能源”)

本报记者  陈思颖  深圳报道

在已有的资源之下,剥离与主业偏离的板块,聚焦更具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不少企业的选择。今年以来,或出于转型需要,或迫于市场环境,不少上市公司剥离房地产业务,这有利于盘活资产,进一步聚焦主业。

21亿剥离全部房地产业务

12月18日晚间,东旭蓝天(000040.SZ)发布公告称,拟将旗下全部房地产业务转让给东旭集团旗下西藏旭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对价共计约21亿元。

对地产业务的剥离,显然和当下中央精神一致。十九大报告明确,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总体理念和原则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东旭蓝天董事长朱胜利坦言,出售地产业务是公司业务发展到当前阶段必然战略调整,在当前地产行业整合趋势下,大中型地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因此果断退出并集中资源和精力发展成长空间广阔的新能源环保主业,才是公司当前的明智之举。

同时,地产业务的出售,资金的流入将使新能源环保主业此前周密规划项目获得撬动砝码,为环保新能源板块的有力拓展提供保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主动剥离地产业务,表面看是做“减法”,但实际效果却是做“加法”。剥离地产业务后的东旭蓝天有望成为环保新能源领域的白马股。

另一个利好是,12月18日,根据深交所公告,东旭蓝天被深交所调入深证成份指数样本股。

有分析人士指出,深证成指样本股调整将有利于引导机构资金流向,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对入选企业无疑也是利好,未来在关注度和成交量方面均会有较大提升。

聚焦“环保+新能源”

集中发力优势主业,且这一优势尚处于竞争的蓝海,对任何企业而言,要抓住机遇都是需要具备战略眼光的。

众所周知,新能源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在政策推动下,产业将维持快速发展,据环保部规划院此前测算,预计“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可达17万亿,市场空间巨大。

有券商研报分析指出,从环保产业所呈现的五年发展小周期来看,五年规划出台后的第二三年将迎来订单高峰期,加之2018年为环保中期考核年,强化评估考核监督,注重治理效果,行业将持续高成长;此外,在国家大力推广PPP的背景下,环保PPP项目释放和落定节奏加速,预计PPP加速落定将会使得相关平台型公司持续高成长,大环保平台型公司必将产生白马股。

白马股为市场所看好的最根本原因是其优良的业绩,以及持续稳定的增长性。

据东旭蓝天三季报,1至9月,营业收入共计约51.80亿元,同比增长117.0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146.46%。据招商证券预测,其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速将超过100%。

半年报显示,东旭蓝天新能源和环保板块营收占比已高达77%。有分析人士指出,东旭蓝天从产业布局和长远发展的层面逐步弱化地产、强化环保和新能源业务的操作思路清晰明了。

在新能源领域,东旭蓝天具有较明显优势,其主营业务之一即光伏电站投资建设运营,截至2017年9月,公司光伏电站项目储备4.4GW,年底将完成1GW并网。

目前,公司已经成功搭建了光伏电站智能运维集控平台。不仅光伏电站项目,还有分布式能源系统、水处理、能源互联网等等,基本契合了国家对于环保项目的布局方向。

朱胜利表示,电站建设运营是东旭蓝天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并基于“互联网+新能源”引领智慧能源行业的变革。

在环保领域,东旭蓝天目前重点发展生态环保PPP业务,通过一系列收购、并购升级完善环保服务产业链。

今年5月,公司收购原复星集团旗下专业生态环保和PPP投资管理平台星景生态,开始全面开展生态环保业务,并通过并购与合作在该领域快速布局。7月,收购泓伟环境用以投资赣西重大危废处置项目。

据了解,东旭蓝天储备的PPP项目总额超过300亿元,后续这些项目的落地和转化,将为其未来的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谢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旭蓝天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